- 发布日期:2025-07-20 05:26 点击次数:146
在湛江科技学院,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正以青春为笔、创新为墨,在废弃蚝壳与乡村振兴之间,谱写出一段关于生态与希望的动人篇章。由负责人带领的“蚝韵天成”团队,历经三年扎根沿海渔村,将堆积如山的废弃蚝壳转化为零VOC排放的生态涂料,不仅破解了环境难题,还为乡村振兴开辟出一条“变废为宝”的绿色新路径。
缘起:看见大海的“烦恼”
湛江被誉为“中国生蚝之都”,年产量占据全国的重要份额,全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。但辉煌的产业背后,是每年高达22.4万吨的废弃蚝壳堆积难题。这些蚝壳70%被随意丢弃,20%被投入海中,堆积的蚝壳能铺满23个足球场,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的“杀手”。
2022年,湛江科技学院“蚝韵天成”团队踏上了探索之路。历经两年时间,团队共走访了60多个“生蚝村”,收集了1773份问卷,深入了解蚝壳处理的痛点。团队发现,传统处理方式不仅成本高达700元/吨,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,年堆弃生态损失超过300万元。
破局:从实验室到渔村里的“循环革命”
为面对这些难题,这支跨学科团队从2023年开始历经两年攻坚,研发出三大核心技术。他们首创的仿生矿化粘结技术,实现了涂料的零苯零甲醛零危害;碳封存协同技术让抗霉成分附着率提升70%;无机微孔活化技术使涂料吸附甲醛/VOC效率达92%,在同类产品中位居首位。
深耕:渔村墙面上的“青春答卷”
技术有了,如何落地是关键。团队搭建起“一社一队一基地”的模式,与湛江当地蚝壳合作社合作,建立了废弃蚝壳技术回收示范基地。在麻俸村,他们开展了蚝壳回收理念宣传,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回收废弃蚝壳,团队不仅解决了堆积问题,还打造出一条赋能乡村振兴的新道路。
如今的麻俸村,曾经堆积蚝壳的土地变成了整洁的广场,用生态涂料修缮的房屋焕然一新。
展望:让“蚝壳绿”染遍更多乡村
“蚝韵天成”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,还获得了多项专利和专家认可。团队拥有3项核心专利、7项在审专利,计划新增10项在拟专利,25项技术成果构建了坚实壁垒。涂料研发工程师杨顺鑫称赞道:“该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废弃蚝壳变废为宝,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。”
从堆积成灾的蚝壳到环保优质的涂料,从污染严重的海岸到美丽宜居的乡村,湛江科技学院的学子们用青春和智慧,将“生态包袱”转化为“绿色财富”。他们的故事,是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,也为解决农业废弃物问题、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。
如今,“蚝韵天成”团队的脚步并未停止。他们正规划将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,建立“蚝壳回收+技术研发+多元创收”的模式,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。